能源管理體系認證
一、背景介紹
能源問題是制約各國發展的核心問題之一,尤其是近二十年來,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,能源消耗量也隨之日益增長,再加上能源結構不合理、能源生產和能源使用區域不匹配等問題,使得我國面臨著較為嚴峻的能源安全形勢。為此,我國政府制定并發布了《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(2018修正)》、《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辦法(2018年修訂)》等法律法規,并在能源發展五年規劃中制定了較為嚴格的能效提升目標,以提高我國各行業的能源利用水平。
能源管理體系能夠利用系統的管理方法幫助組織降低能源消耗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、推動行為節能,并有效彌補技術節能的不足,在其實施的十余年以來已經被證明對組織的節能具有積極的作用,得到越來越多組織的關注。
二、標準簡介
GB/T 23331-2020《能源管理體系 要求》等同采用ISO 50001:2018《能源管理體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》,是目前為止發布的第三版關于能源管理體系的標準(前兩版分別為2009和2012年版)。本標準以策劃-實施-檢查-改進(PDCA)的持續改進框架為基礎,并將能源管理融入現有的組織實踐中;本標準與ISO其他管理體系標準(例如質量、環境、職業健康安全等)的要求保持一致,包括高階結構、相同核心文本以及通用術語和定義,從而確保與其他管理體系標準高度兼容;本標準可單獨使用,也可和其他管理體系結合使用,或整合到實現其他業務、環境或社會目標的過程中。
三、作用
能源管理體系的建立,能夠幫助組織形成不斷改進能源績效的系統方法,并促進組織能源管理與其他業務活動的結合,有利于組織轉變能源管理的方式和實現能源績效的持續改進。通過持續改進能源績效和降低相關的能源成本,組織能夠更具競爭力。此外,能源管理體系還可以幫助組織減少與其能源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,使組織滿足減緩氣候變化的總體目標。
四、帶給企業的效益
建立能源管理體系對于企業而言具有以下益處:
1.有利于樹立良好的社會責任形象,為節能減排做出貢獻;
2.有利于能源的節約和合理利用,降低生產(服務)經營成本,有利于經濟效益的增長,在能源資源價格不斷上漲時保持競爭力;
3.有利于滿足市場、用戶和各相關方的要求,有利于減少信貸和保險機構的風險,有利于吸引投資,有利于產品銷售和市場開拓;
4.有利于完成國家對下達的節能指標;
5.有利于獲得國家各類獎勵及財稅政策支持;
6.有利于為開展能源管理體系認證做準備,培養能源管理方面的人才,為能源管理提供有效保障;
7.有助于克服技術性貿易堡壘,甚至可以與國外相互認可,得到外商的青睞,擴大國際營銷渠道;
8.有利于建立節能減排的理念,樹立持續改進的信心,逐步形成節能減排的自律機制。
五、適用范圍
目前,賽西認證可開展的能源管理體系認證領域包括:鋼鐵、有色金屬、化工、造紙、機械制造、交通運輸、公共機構及服務、電子信息等領域;其中,化工、機械制造、電子信息等領域已獲得CNAS認可。